玻璃期貨面臨上市 現貨企業參與態度積極
沙河市——冀南地區一座小城,近幾個月成為期貨公司競相光顧之地。據介紹,每年中國玻璃的產量大約有5.8億重箱(1重箱=50公斤),而沙河作為中國的“玻璃之城”,其產量就占到了國內產量的五分之一。在玻璃期貨上市前夕,期貨界對沙河如此關注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于沙河本地的現貨企業來說,他們對玻璃期貨的憧憬則更為“實際”,那就是為自己的生產經營提供幫助。“我先前了解過期貨,但從沒做過。”沙河德金玻璃的總經理樊建祥表示,玻璃期貨上市后他們公司肯定會參與。
德金玻璃隸屬于沙河當地*大的玻璃生產集團——沙玻集團,該集團旗下有十家玻璃生產企業。“平時這十家公司都是各自生產,由集團統一管理,在玻璃出廠價格上也基本是集團統一定價。”樊建祥認為,沙玻集團這十家姊妹企業,在出廠價格基本一致的情況下,效益好壞就得看誰的玻璃質量好、誰的成本有優勢。“玻璃期貨上市恰好能為我們提供一個這樣的機會,到時候可能就是誰期貨工具用得好,誰就有優勢了”。
除了生產企業,當地貿易商對玻璃期貨同樣充滿了好奇。沙河某玻璃企業財務部一位胡姓經理甚至斷言,玻璃期貨推出后,甚至會改變本地貿易商的經營模式。“目前沙河當地的玻璃廠,基本是把銷售包給貿易商。”胡經理稱,判斷本地玻璃價格行情其實很簡單,如果貿易商周轉的快,就說明行情好,價格就要上漲,反之就說明價格要下跌。
沙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位官員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近幾個月來,他們對期貨市場算是進行了一次突擊學習。“*近有六家期貨公司來我們這里調研,或者開一些投資報告會,就算一開始對期貨不了解,這樣一遍一遍的聽,也能有個一知半解了”。
據沙河當地一家玻璃企業負責人介紹,*近來訪的期貨團隊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調研當地玻璃現貨市場的情況,包括生產、成本、銷售等等,另一個就是希望在本地發展一些玻璃現貨企業客戶。“我們對這些業務團隊沒有抵觸情緒,因為我們也非常希望了解期貨市場的情況和信息”。
記者在近期內曾兩赴沙河市進行采訪,令人感觸*深的是,無論是當地的政府還是企業,對于此前并不十分了解的期貨市場和未來的玻璃期貨都充滿了好奇和憧憬。日前,光大期貨在當地舉辦了一次玻璃期貨風險管理論壇,得到了當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沙河市常務副市長興連根表示,玻璃行業從去年六七月開始就一直不景氣,他希望玻璃期貨的上市能為行業打一針“強心劑”,更能為本地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利用玻璃期貨?”這是當地一位叫劉新幸的貿易商在此次光大期貨玻璃期貨風險管理論壇上發出的疑問。“廠里給我定的有銷售任務,這邊玻璃生產出來,我們就得拉走,放進我們自己的倉庫,不能等有了訂單再去玻璃廠買玻璃。這樣的話我們庫存的玻璃就是*大的風險點。”劉新幸表示,面臨的風險大家都清楚,套期保值的理論自己聽了不少,但實際操作上,還會存在資金短缺、操作技巧欠缺、不熟悉市場等諸多問題。而對這樣的中小型貿易商來說,參與期貨市場或許還需要更多來自業內的幫助。